2001年6月13日,结束了上一个施工任务的我从上海的工地回到家中,刚到家第二天,还没来及享受久违的亲情,便接到了上级令我前往青藏线格尔木施工现场的通知,当时,我和家人的第一反应都感到非常突然,再者,一听到要去往那么艰苦的地区施工,自己和家人的心里都不自然的由生了几分纠结,清晰记得临行前的那一夜,我躺在床上辗转反侧,思绪万千,想到即将要远离家人;想到即将要奔赴那未卜的艰苦;也想到自己既然被挑选出来,去参建这么大的项目,也源自组织上和领导的信任,此去不能辜负。就这样,那一夜心中五味杂陈,我几乎彻夜未眠…...
大约是次日早上6点多,家中的电话铃声急促响起,电话那头上级用简明扼要的指令给我下达了赴藏前的第一项任务,要求我和同事张武随车押运发电机、压路机、推土机及自卸车等8台(套)施工设备同时抵藏,就这样,我匆忙拾起爱人前夜已帮我准备好的行装,甚至没顾上跟家人过多寒嘘,便依依不舍的告别了家门。上午8点40左右,我和同事张武汇合于合肥货场,9点15分随着发车的信号的响起,车队伴着隆隆的马达声向西挺进,一路上我们昼夜兼程,共历时了8天时间,于21号下午两点左右,几经辗转,顺利到达了格尔木二号桥工地现场。印象深刻,走前的那年夏天合肥很热,出发时我们只穿着短裤、背心,随着车队的不断西进,一路上气温也逐渐在下降,我们每走一段就得往身上添加衣物,当时到达德令哈站已经是当日下午5点多,天气格外寒冷,风呼呼地刮,雪不断的下,我们俩穿着厚厚的毛衣裹着棉被蜷缩在车里,那时,一想到距家已是千里之外,心里确实有些不平静,栖身于颠簸的车厢中,耳畔回响着家人临行前的叮嘱,心里仍不时泛起阵阵暖意,也多亏了家人临行前给我们备足了毛衣和棉被,要不我们一定会被冻僵在押运路上,那一路我们平生第一次用短短数日领略了四季的分明,也都在心里庆幸着最终还是押运着机械设备安全顺利的到达了格尔木现场。
“格尔木”是蒙古语,意为“河流众多的地方”。其距西宁845公里,距拉萨1200多公里,位于柴达木盆地的南缘中段,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段1142公里,其中1110公里新建线路就是从这里发端。平均海拔2800多米的格尔木辖区施工现场,属大陆高原气候,——冻土、高寒缺氧、生态脆弱“三大难题”考验着参建单位实力的同时,也无时无刻不在挑战着我们的意志。初到格尔木,初上这片无花无草的高海拔“无人区”,头晕、耳鸣、恶心、缺氧、昼夜温差大等一系列高原特质,时时肆虐着我们,甚至夸张到连晚上休息也得挂上氧气才能入眠。
我所在的格尔木二号桥施工现场,桥跨为200米,空心墩高达50多米,现场海拔约3000米左右,当时,我在现场的主要工作是负责施工电力保障,为了满足现场施工要求,我带领几名同事,根据高原不同的地貌特征采用不同的方法布设电力线路,遇到沟壑,我们就向沟底垂直布线,采用分段减重法,这样可以减少电缆线的重力,同样,为了防止水的冲击,很多地段还要采用架空法,那时我们想了很多办法去克服那些不利条件,目的就是千方百计也要保证现场的电力供应。
记得夏季的工地,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高原上的蚊子,不仅个头大而且尤为“执着”,只要你的防护稍微有所懈怠,爬上你的任何部位就“赖”着不走,因为我们多数为高空作业,腾不开手,只能费尽力气的用嘴吹或轻晃身体来驱赶,可这些家伙就是“蚊丝不动”,一天下来,胳膊、脖子、脸上不计其数的大包,钻心的痒。
到了冬期施工,为了保证混凝土强度,整个墩身通常要用棉被包两层,中间用电热毯包一层,墩身内部再用取暖器加热,为了保证养护所需要的温度,那时,我们每晚11点,都要裹的严严实实,顶着零下二三十度的刺骨寒冷去往桥墩现场,检查放置的测温装置,在高原施工和内地相比,体会最多的就是呼吸费力,头昏,身体很容易疲劳,但每次一遇大干,通宵达旦的忙活起来,人人就像打了鸡血一样,那些不适应和艰辛就统统被抛到脑后,即便背着氧气袋也同样能生龙活虎。
高原气候一直有着‘一天有四季,十里不同天’这样的形容,凡参加青藏建设的人都遇到过,现在天气晴朗,一阵乌云过后,就会雪花飞舞,偶尔也会是冰雹,很短的时间就又恢复到烈日当空。当年我们经历的那些事,的确终身难忘,记得有一次,我带四个工人去沟底修理水泵,刚修好正在讨论故障原因时,忽然听到脚下的沟底隆隆作响,从远处至近,寒意袭人,我一声大喝,领着大伙赶紧往高处跑,很快一股洪流从我们脚下的沟底掠过,把我们困在了下面。这时我们用对讲机联系调度,请求救援,在等待救援的时间里,大家互相安慰,庆幸着有惊无险,也都坚信救援同事会第一时间赶来,因为在沙漠中找路是需要时间的,终于在两个小时后,救援队找到了我们的位置,用绳索把我们一个个都拉了上来,大家唏嘘一场,相视而笑。类似这样的事,后来施工中也不止一次的发生过,不过,那时的我们已经见惯不怪了,并且变得越发沉着冷静,总会事先设想好应对方法和防范措施,不用救援,每次也能很熟练的自救。
说句心里话,我们每个赴青藏线参加建设的人,有谁不想家,有谁不思念妻儿老小,曾几何时,我也想过要打“退堂鼓”,可那终究只是一时的情绪,肩上、心头这份沉甸甸的责任岂是能说卸就卸的,每天一觉醒来,施工一忙也就顾不得那么多了。那时,我和同事们闲暇之余最大的乐事,就是聚在一起唠唠家常,相互欣赏一下家人捎来的照片啥的……,于我而言,当时最大的工作动力就是能早日完成青藏线建设任务,回到家中享受下老婆、孩子热炕头的温馨。直到今天,我都很爱听“天路”这首歌,每次听到都会牵着我的思绪回到格尔木,回到那片曾经机械轰鸣、旗帜高扬的雪域高原。
漠风拂面,丰碑矗立。青藏铁路的辉煌,历史铭记,青藏铁路的发展,令人难忘。历史不会忘记,我们更加不会忘记,曾经那段为青藏铁路建设事业奉献了热血和青春的峥嵘岁月,而今,青藏线的辉煌史诗已载入我局的发展史册,被我们竞相传颂,青藏精神也必将在
中铁四局不断得到传承、丰富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