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南京市连续出现强降雨恶劣天气。7月16日晚9时,项目部负责人接到当地防汛指挥部救援电话。当即,南京上元门项目部党支部积极响应,迅速成立党员防汛突击队、青年志愿者服务队,五辆抢险车辆奔向4公里外的南京长江大桥南岸引桥处。
市政公司南京上元门水厂改造工程是当地的民生工程,目前,因项目进入收尾阶段,项目部大部分人员已抽调至新项目。但险情就是命令、防汛就是职责,项目负责人马上行动起来,按照原防汛应急预案,在最短的时间内组织人员、抽调车辆,穿戴雨鞋、马甲,带上铁锹、手电筒等用品,安排好工地值班人员后,第一批14名由党员、团员青年等组成的抢险小分队第一时间赶至防汛地点。
赶至南京长江大桥后,全体党员迅速下车穿过大桥下洞,发现靠外金川河一侧的大堤已出现渗漏水现象,细流从岸坡中下部汩汩流出,汇聚在一处洼地形成积水,若水量继续上涨,水流将顺势而下,冲向引桥的桥墩和下面的马路及对面的居民小区。由于外金川河连通长江,上游洪峰和连日大雨的影响,造成了江水位全面超警戒、接近历史峰值,长江水位已超过1998年同期,防汛压力巨大,江苏省防汛指挥部已将防汛应急响应提升至Ⅱ级,部分地段提升到Ⅰ级。因汛情紧急,现场防汛指挥人员需要在渗漏前,迅速垒起一道防洪墙,确保坡下的道路、民房的防汛安全。明确任务后,大家马上按照原定的方案分派沙袋、装填沙土、协调工程机械同步展开作业,一场抢筑防洪墙任务在夜晚的河畔中十万火急的开展起来。
水位在逐渐增加,原先几处流淌的细流汇成的水洼还在扩大,有些站立的地方已经漫至小腿处。“葛微、你带人往北边增填沙袋”;“徐行,协调下挖掘机搞些黄土过来,以便于装袋。”在紧张的状态下,退伍军人、共产党员陈宏华一面指挥队员抢险,一面身先士卒的抬起一袋袋沙土袋,垒在渗水点处。这名有着“拼命三郎”之称的汉子,自2018年项目开工建设以来,作为常务副经理的他,经常带领作业人员开展连轴转施工,加班加点更是家常便饭,在非常不利的情况下取得了项目节点完工。
共产党员耿言发不顾连日来的口腔溃疡、牙龈肿痛带来的不适,奔忙在抢险现场。为了城市的安宁,大家累了就原地休息一会,渴了就喝一口矿泉水。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一道由麻袋充填黄土的拦水墙渐渐成型。
人影幢幢,灯光摇曳,马达轰鸣。时针指向凌晨一点。“同志们,再加一层就达到防汛的要求了,我们再加一把劲,尽快完成任务”。一同参加抢险的党支部书记谭小兵喊道。按照一小时左右休息一会的方案,恢复体力的抢险队员又投入紧张的抢险任务之中。
终于,一道高1.5米,长80多米的临时河堤在抢险人员的努力下成型。“幸亏有了你们,不然后果不堪设想,你们不愧是一支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铁军”。看到垒起的战果,保塔桥街道防汛干部王卫东由衷地赞扬。
此次抢险任务中,项目部全体党员上下一心、众志成城、积极作为,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勇于争先、永不满足”的企业精神,表现出了共产党员不畏艰难,勇于担当的大局意识。